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> 聚焦 >  >> 
潮评丨高校粉饰就业数据,得到的只是一张漂亮的报表
来源: 潮新闻客户端      时间:2023-07-27 16:34:08

潮新闻客户端 评论员 高路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图片来源:视觉中国

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,有一些高校对就业率顶风作假。有家长反映,孩子学校要求“如果‘就业三方协议’不盖章就拿不到学位证”;一位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透露,最近进入高招时间,学校对外宣称“90%的就业率”,但实际上今年只有20%的毕业生找到了工作。

就业数据造假危害不小,往小了说这是不尊重学生,侵害学生权益,往大了说,是误导社会。

造成就业情况不理想的原因有很多,可能是市场需求不足,也可能是专业设置无法匹配市场需求,有些专业明明不需要这么多人,可是大学跟风开设,你开我也开,造成毕业生扎堆在有限的几个专业内,就业困难也就不奇怪了。也可能是课程设置的问题,专业是市场需要的,可是大学课程所培养出来的毕业生的能力却不能符合社会需要,影响了企业的评价。

统计就业数据,对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将这些情况识别出来,并展开有针对性的矫正措施。不仅如此,高校还应该主动深入企业了解更详细的信息,让专业设置真正与社会需求相匹配。

但是,数据造假会导致这些问题被掩盖在漂亮的报表下,让教育处于一种未知未觉的状态,与市场脱节,与需求脱节。

这样的危害是持久的。举个简单的例子,下一届学子如果看了这样的数据,踊跃报名,怎么办?大学是保住了自己的颜面,而学生可能要为此付出极大的代价。

一些高校一些专业之所以给人一种不接地气的感觉,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没有摆正位置,没有主动去了解就业市场。

就业数据失真还会影响宏观经济数据,使得职能部门对当下的就业环境产生错误的判断。就业数据就像经济的晴雨表,数据造假让宏观决策少了一个有力的指标,就可能在局部造成不利的影响。

说到底,教育不能自封于一个圈子内,因为教育的“产品”是人,教育必须保持自己的敏锐度、前瞻性、对社会的感知力,躺在校园内是办不好教育的。

学校和学生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,学生好了学校脸上有光,学生在就业市场受挫,最终损害的还是学校的声誉。正确的应对方式应该是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积极应对。把脑袋埋在沙子里,危机不会自动消失,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。

“转载请注明出处”

标签:

X 关闭

企业动态 查看更多
四川新增本土“5+4” 均在广安
时间·2022-05-25    来源·
非全日制研究生为何不能享受人才补贴
时间·2022-05-25    来源·

X 关闭